徜徉 Modest

一个正在不停充实自己的透明君。
CN 徜徉
文画双修,技艺不精。
佛系产粮,若您喜欢,不胜荣幸。

笔记整理。北大戴锦华教授访谈


1.关于青春偶像
造就今天的这种青春偶像,其实是日本文化逆袭的结果。就是日本从它的动漫(如果你一定追的话),包含了日本人关于樱花关于青春、关于生命、美、爱和死亡之间的那种……不好意思,我要说很病态的纠结。
这样的一种东西,开始返销欧美,再经过欧美影响到全世界,造成了青春偶像越来越年轻化。
而年轻就意味着某一种美,某一种可观看性,所以现在我们的青春崇拜当中还包含了某种恐惧——因为太快了、太早了,我们就老了。

2.关于娘炮
造就所谓的娘炮这样的一个说法,本身带出来的就是一个更广义的。那么娘娘腔可能泛指对于男性的阳刚气质的硬性规定。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男性的压迫性的力量,就是男性不能表现柔软、男性不能表现细腻、不能感伤、不能流泪等等。而另外一方面呢,就当然是广 义的和狭义的,对男同性恋者当中的种阴柔气质的流露的指责。

3.关于小鲜肉
我其实有对小鲜肉的攻击有认同。我的认同是在于,我觉得这样的一种表象的流行、或者这样的一种演员的这种流行 它背后的那个文化,就是所谓颜即正义、萌即真理,似乎是进一步的令社会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因为它甚至抽空内容。

4.关于耽美、腐文化、大女主
我就觉得就是因为资本结构,劳动力结构,生产方式的这种变化,就是说包括网络生存,一切东西造成那个性别差异本身不是那么重要了。
那么当然具体到中国的现实当中,也分享一些年轻学者的讨论。我觉得就是两代人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性别区隔。就是通常的望子成龙,也会实施到女性身上,这样的一种所谓追求卓越成功,同样成为一种施之于女性和压抑女性的一个存在。
我觉得这是一个整体的变化,所以它就造成了男性作为欲望观看对象。腐文化耽美大女主,在我看起来它们是在同一个层面上。

大女主作品只是更换了角色性别却没有改变故事权力逻辑,就是因为如果大家在女性形象意义上,问我某个大女主,我就只能支持,因为这是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个强大的女性形象。但是我觉得不这么简单的是,我对这些 (大女主类型)作品的最复杂的那个情感,就是在于他们更换了角色的性别身份,但是丝毫没有改变故事的权力逻辑。仍然是广义的、文化上的花木兰式境遇。你就只能化妆成一个男人。就是女性不再代表着另外一种逻辑,我一直寄希望于女性的生命经验会成为另外一 种资源,是面对男性主导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资源。

耽美也包括广义的言情,但是耽美比言情更有力量的是这样的一种亚文化。它尝试去承担、去直面今天我们这个网络时代,宅男宅女们所面临的个人主义绝境。
我觉得腐文化的流行是跟女性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力显影直接相关,就是第一次在流行文化当中,男性成为了女性欲望观看的对象。

津巴多提出“雄性衰落”一词指出当代男性正在衰落,我就觉得这种说法描述了一种事实,也可能遮蔽了一种事实。可能重要的不在于雄性衰落,是在于就是我说新的生产结构,成为这种发达国家地区新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当所谓非物质生产成为这种发达国家地区大城市的主导性生产的时候,阳刚气质的要求就不再是一个充分必需的东西。

把女性问题当做一个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尺 会犯错的。
我就一直说,讨论性别问题,就是一定不要用那种线性的向量结构。进步还是倒退,有时候在社会总体进步的时候,性别议题在倒退。有时候在性别议题非常前卫的时候,整个社会陷于一种非常胶着、甚至倒退的状态。把女性问题当做一个社会进步的一个一个标尺,会犯错的。有相关性,但并不永远正相关,所以就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这种性别的整体状态是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要我说恶化的过程,而整个中国社会是在一个进步的过程。

我只是看到,到今天为止,女性的那种别样的力量,经常只是在社会处于绝对的危机和无助状态当中,才能够得到发挥。那么在世界范围之内,你看到一个国家的政治陷于危机的时候,女总统就出现了。就是说人们只有在极度的主流逻辑陷于危机状态的时候,他们才会选择女性角色。而同时事实上是寄希望于她们的,所以我就会很矛盾。因为我并不希望危机整体爆发,以便女性挺身而出来挽救危亡。但是另外一边,我会看到主导的这种逻辑,也就是所谓男性的逻辑,它是一个助推危机,加剧危机的这样的,把我们在这条道上推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

评论
热度 ( 3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徜徉 Modest | Powered by LOFTER